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求变”、“求新”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下列关于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明朝张居正变法相同背景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政治腐败   ②财政困难   ③农民起义   ④生产关系剧烈变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2020-07-08更新 | 6775次组卷 | 43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
A.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B.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变少
C.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D.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2023-12-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收入/贯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15085万余12677万余
仁宗皇祜元年(1049)12625万余“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11613万余13186万余
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外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主要因素

6 .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019-12-03更新 | 414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宗熙宁时,王安石为相,大加改革:科举考试中进士科不再考诗赋,改考论、策,其帖经、墨义,则改考大义(帖经专责记诵,大义是要说明义理,可以发抒意见的);别立新科明法,以待不能改业的士子;主张学校养士,所以整顿太学,立三舍之法,以学年和考试成绩递升,升至上舍生,可免发解及礼部考试,特赐取得做官资格。

变法为旧党所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诗赋水平高低容易评判,策论弄虚作假也难知道,因此看卷子难了;以学问论,经义、策、论,似乎较诗、赋为有用,以实际论,则诗赋与策、论、经义,同为无用。他们主张科举继续以诗赋为主。

考试是从前读书人的出身之路,所考内容非其所习,科举之人,是要反对的。于是至元祜年间回复旧法,而熙宁之法复废。但又有一班只习于新法的人,也要加以反对。于是折衷其间,分进士为诗赋、经义两科。南宋以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受挫的原因。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2019-06-10更新 | 2691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王安石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所急也

——《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前的“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变风俗”“立法度”,王安石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努力?

(3)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