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唐代,福建地区有福州、建州、泉州、汀州、漳州等5州;北宋初年增加了邵武军、兴化军和南剑州,二级政区扩大为8州军。这反映了当时
A.福建成为南方经济发展中心B.人口增加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域建制D.行政区划的调整兼顾区域平衡
2 . 北宋初期,中央剥夺了州县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通过通判、巡检、县尉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并藉由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控制。这反映出,北宋
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乡村治理的制度完善
C.地方官丧失了治理权D.中央权力向基层渗透
2020-11-12更新 | 73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方面,秦置郡,汉置州,唐置道,宋置路等,大都是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因素来确定地方行政区划的。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这种安排
A.客观上易使地方凭险割据对抗中央B.根本上凸显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
C.不利于区域内经济交流和文化认同D.地理环境是地方政区划分决定因素
4 . 北宋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设转运使转运财赋,形成路。后转运使兼及路的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真宗时转运使外设宪司、帅司、仓司分管各路监察、军事和储备粮,这表明
A.路的产生源于转运使B.专制皇权在变革中强化
C.转运使统揽地方大权D.中央集权在探索中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派文臣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设转运使为路级财政长官,兼具监察官的身份。这些措施的实质是
A.对地方行政加以监察
B.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
C.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D.防止了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