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鲜卑族进入中原以前,其社会形态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可以说是“魏初风俗至陋”。进入中原以后,由于鲜卑贵族内部奴隶主保守势力的存在,这种封建化转化是十分缓慢的。……他不可能同落后的经济制度平等相处,这两种经济所代表的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以一个落后的民族来统治比他先进的民族,其间反差,势必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因而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摘自龚荫《试论北魏封建化进程》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砣砣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的重大事件。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的缘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介甫“变更祖宗旧法”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法体现的基本原则。
2023-11-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曰免役,四日保甲,五日市……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金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王安石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王安石变法中获得哪些改革启示?
3 .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政治理论告诉我们,不受约束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在拥有绝对权力的情况下,滥用权力的诱惑力几乎是无法阻档的。……王安石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但曾经积极支持过范仲淹变法的三朝宰相富弼在听到这样的言论时感到十分震惊,说道:“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
——张剑锋《天变到底足不足畏》
材料二 及神宗朝,荆人(指王安石)秉政……国事日非,膏盲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顾炎武《日知录,宋民风俗》
材料三 王安石的学术观点截然不同于所谓的纯儒或俗儒……要实行变法,就不能不在事实上背离保守的儒学,汲取管仲商鞅的变法思想。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安石的“三不足”言论有何积极意义?据材料一指出富弼对“三不足”言论感到十分震惊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与“国事日非”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从变法思想及实践两方面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北宋政府不断地扩充军队,每逢荒年,宋统治者便把成千上万的流人饥民招为禁军或募为厢军,以缓和与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这是北宋军队增加的重要原因。同时,为应付辽和西夏的侵扰,也必须增添军队。宋仁宗时屯驻陕、甘沿边防御西夏的军队不下四十万人。而在“内外相维”的制衡原则下,在边防上添兵,就必须在京城附近增兵,于是汴京一带也屯集了数十万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北宋开国不到百年间,军队就几乎增加了五倍,宋太祖建国初期只有二十二万人,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军队总数达到一百二十多万人。

材料二   在出任参知政事的头一个月,王安石就设置了创立新法的专门机构,即“制置三司条例司”,负责制定一些有关政府财政和社会经济的立法。制定出的第一个新法就是“均输法”,通过这一法令的实施,不但要使“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且要把天下利权收归政府掌握;接着又按照“理财以农事为急”的原则,制定了“农田水利法”,大兴水土之利;制定了“青苗法”,限制豪强高利贷的发展,减轻农民在青黄不接或荒年之际的苦痛;还把“差役法”改为“募役法”,以使农民尽可能多地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发展生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其振兴之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出现“冗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经济改革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材料二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三   两张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变法的什么观点?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
(3)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三中图到如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2021-04-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邛崃市高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阿云案”为宋神宗时期轰动朝野的重大案件,围绕其审理,变法派与保守派在适用“律”或“敕”上展开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68年,登州女子阿云在服母丧期间,行聘于韦阿大,持刀将其砍伤,被抓后交待所犯之事。同年,神宗下救令:“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知州许遵依皇帝敕令拟减刑免死意见。审刑院和大理寺依《宋刑统》条款“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判阿云“谋杀已伤”论绞。这引发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两派分歧,王安石以皇权为尊敕书为大,主张轻判阿云;司马光以法律为大,维护祖宗成法、夫为妻纲,坚持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死刑。此谓“律敕之争”。宋神宗支持王安石意见,下诏赦免阿云死罪。17年后,宋哲宗继位,司马光上台,将阿云斩首示众。

——李庆刚《北宋天字一号案件》

材料二 宋朝第一部刑法典是《宋刑统》,修成于宋太祖时。《宋刑统》颁布后,中经宋神宗、哲宗、高宗几朝数次修改。由于它是宋代开国以来第一部法典,继承皇位的几代君主都不敢轻易修改,所以,每次改动都很小。所谓“刑统”,是封建社会刑法和刑律统类的省称,“敕”是皇帝发布命令的一种形式,具有补充、修改甚至废弃律的法律效力。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对“阿云案”的态度及其政治用意。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案件结局一定程度上反映王安石改革结果,试由此分析影响此次改革成败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贯穿“阿云案”的几对矛盾,指出这些矛盾所反映的实质。

8 . 材料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要求各县将本县荒废土地的数量、原因,以及今后如何立法、召募垦辟;境内河流有无浅塞须要疏浚,陂塘堰埭有无废坏须要兴修等种种事关水利兴修的情况一一指出,并提出如何进行修建,合用多少工料;资金不足,可以依照青苗法条例向常平仓借贷,如常平仓官钱不足,还可向富户借贷,依例出息,官为立簿,代为催还等;在确定.工程是否修建前,主管官吏要和各路提刑或转运官吏协商,对百姓提出修建工程的意见进行调查,工程量大的上报朝廷。各州县在施工之前,要求绘制成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并上报。1070年八月,北宋政府实行了差官察访制,派遣官员察访各地的农田水利事宜。到1076年末,全国总共兴修水利一万多处。

——摘编自陈振《宋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农田水利法取得成效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各一项。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
2019-11-2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题
10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019-01-30更新 | 204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山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