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已经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代安史之乱时,长安和洛阳俱失,地方州郡还是有办法可以各自为战,并最终平叛;北宋时金兵内侵,只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你认为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经济繁荣远胜北宋B.北宋军事实力弱于唐朝
C.金兵力量强于唐朝叛军D.北宋地方财权全归中央
4 .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6 . 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转运使
7 .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2016-11-18更新 | 368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中历史新课标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8 . 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16-11-03更新 | 202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中历史新课标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0 . 古代中国的地方官职机构名称各有出处。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权知某府事”,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
A.王权专制B.中央集权
C.权力制衡D.地方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