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2 . 宋高宗曾下诏“将诸州所收经制钱专委通判”。后来,由于通判不能很好地管理经总制钱,朝廷又下诏由知州、通判同掌。1146年,朝廷又下令“专委通判拘收”。这些举措(     
A.健全了地方行政管理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调整了中央行政机构D.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3 . 宋代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等设置原则,一“路”之下同时存在四个平行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理念D.为地方割据埋下隐患
4 . 宋太祖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可知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A.强干弱枝B.重文轻武C.积贫积弱D.分化事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唐朝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2021-12-21更新 | 757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代,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骂道:“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事耶?”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非但大臣轻蔑狄青,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B.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C.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盛行D.统治集团因循守旧
7 . 北宋建立之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基础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C.军事权完全集中于皇帝D.加强对地方的全面控制
2021-11-20更新 | 357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A.财政状况日益恶化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9 . 下图为北宋中央机构示意图。北宋中央机构的设置
A.造成政局动荡不安B.加深了君相间矛盾
C.强化了宰相的权力D.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2021-03-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代的统治,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一是没有前代地方割据的悲剧:二是没有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危机。两宋300多年间,军阀割据、藩镇坐大的现象再未重现。对此合理解释是
A.专制皇权空前强化B.土地兼并有效遏制
C.中央集权成效显著D.经济发展民众富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