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唐朝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2021-12-21更新 | 757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宋时期,为违法者所设的真正的监狱反倒很少,县衙里的小型牢房已足够关押犯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考促成尚文风气B.朱熹理学影响深刻
C.轻徭薄赋矛盾缓和D.地方强权管理到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意欲从开封迁都洛阳。表3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

1上曰:“吾将西迁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2起居郎李符上书曰:“京邑(洛阳)凋敝,宫阙不完,畿内民困,军食不充……”
3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咸仰给焉。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稳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迁都洛阳的利与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时期,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他们依资序自州县幕职官至知县、通判、知州逐级升进。该现象
A.是“重文轻武”政策的产物B.表明基层治理能力逐渐弱化
C.导致了宋代官僚队伍膨胀D.体现了官僚体制的自我完善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比较图1和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政治发生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统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7 . 北宋初期,中央剥夺了州县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通过通判、巡检、县尉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并藉由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控制。这反映出,北宋
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乡村治理的制度完善
C.地方官丧失了治理权D.中央权力向基层渗透
2020-11-12更新 | 732次组卷 | 18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2020-11-10更新 | 315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任将》,元祐元年刘挚言: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成守,唯听指挥。”这是由于宋代
A.开放宽容的政治环境B.节度使制度的废除
C.地方割据基础被铲除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10 .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曹翰知颍州,“部内不治”。其下属汝阴县令孙崇望告发曹翰"盗用官钱,擅筑烽台,私蓄兵器,擅补牙官,取官租羡利钱五百万,绢百匹”等,太宗因而削夺曹翰官爵。据此可知,北宋前期
A.地方行政制度混乱B.州县官员权势过重
C.中央集权得以强化D.君主专制制度完善
2020-07-03更新 | 113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