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祖选用地方官吏的做法:“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污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的做法(     
A.纵容官员腐败乱纪B.凸显崇文抑武方针
C.注重权力制约平衡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 .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朝廷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____、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分掌地方财政、司法、军事以及农田水利等具体事务。横线省略的机构应是(     
A.转运司B.枢密院C.宣慰司D.三司使
3 . 宋太祖开宝年间,北宋军队人数为三十七万八千,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北宋军队猛增到一百四一万人。军队人数的增长(     
A.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B.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C.导致“三冗两积”局面产生D.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4 . 北京大学某历史系教授指出,汉唐盛世王朝都是由王朝自身扶植的封疆大吏或地方军阀“造反”成功而灭亡,但从宋代开始,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从此再无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这说明宋代与汉唐相比(     
A.国家统一的局面进一步巩固B.地方管理制度建设效果显著
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D.重文轻武政策的运用较恰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
2022-06-09更新 | 15392次组卷 | 10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这些举措
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
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2022-06-01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认为,比起带领数十万军士北上收复失土,凯歌高奏进入太庙献祭,状元及第的荣耀更为可贵。出现这种时代风气是因为
A.商业繁荣,普通民众有了参加科考的物质保障
B.外族强大,时势混乱,战死沙场不如寄情山水
C.政府礼遇文人,轻视武将,士人拥有无上光荣
D.初创科举制,寒门庶族有了跻身统治集团渠道
2022-04-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宋代统治者虽然在地方上设置了路级建制,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路、州、县的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大多直属于中央政府的相应部门,尤其在路一级,行政区划简直就是中央官员的巡行区域。这表明宋代
A.出现了冗官冗费现象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地方管理机制不健全D.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10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地方官职制度。这样设置的根本意图是(     
判某拥事《刺史)从五品·不设太守刺史及虚新
官有∶尸曹参军、司法参军、司气梦军、录事参军
权知某拥军州事〔简称知)
通判从八品
笠书火官厅公事
推官、判官
诸曾官
知某军事江阴军
知某凿事利国华

A.扩大地方权力B.强化官员监督
C.加强中央集权D.控制地方财政
2022-04-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理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