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二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官659人,约占91%。

——摘编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材料三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摘自朱弁《曲洧旧闻》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摘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 . 国家治理

材料一   


材料二   自五代至北宋统治者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具有“八荒争凑万国成通,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北宋的陆路交通网络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以开封为中心的滑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开封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行业门类多达二十多种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泞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

——摘编自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并从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进行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论述北宋建都开封的利弊。
3 . 五代时期藩镇跋扈,刑部等同虚设。宋初为改变这一状况,在路一级设置某一官职管理一路的司法、刑狱,并采取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审执行等措施将司法收归中央。该官职是(     
A.枢密使B.御史中丞C.提点刑狱司D.肃政廉访司
4 . 宋朝武官仅拥一官号,中央在首都供给他们豪宅和丰厚的俸禄。比如某人是江苏督军,中央保留他江苏督军的名衔,但请他在中央住着。江苏省的事,另外派人去,派去的则是一位文臣。这就叫“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该做法旨在
A.践行重文轻武理念B.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官员福利待遇D.巩固君主专制
2022-06-28更新 | 159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
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
2022-06-05更新 | 1684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宋代,江西饶州盛行这样一种风气:“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建学独先于天下”的延平府,出现了“家乐教子”的社会风尚,史书甚至说此府“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其读书风气则是“朝诵暮弦,洋洋盈耳”。这一风气(       
A.与宋朝治国方略的调整密切相关B.表明宋朝重建儒家纲常伦理的迫切性
C.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D.说明宋朝大一统思想文化构建的完成
7 . 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是宋代首创的重要机构。其职责是纠察司法、刑狱,及监察所部州县官吏等。所至察视囚禁,审详案牍,对州县官吏贪浊驰慢者,亦具名上奏。以下对“提点刑狱司”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掌管“路”一级监察刑狱的机构
C.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D.能够有效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022-05-12更新 | 5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仁宗时,农民起义军攻破高邮,郡守晁仲约用募集财物酒肉相迎的方式,让当地免遭杀戮抢劫。朝廷要诛杀晁仲约,参知政事范仲淹力劝仁宗:“州郡无兵无财,俾之将何捍拒?”州郡这种困窘局面源于(       
A.行政效率低下B.崇文抑武政策C.地方割据严重D.守内虚外国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宋朝建立到仁宗时,全国兵额增加七八倍……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要么是游手无籍之徒,要么是负罪亡命之辈。而且朝廷又往往因岁凶募饥民,遂使长大壮健者游惰,而留耕者胥老弱。如是久之,农村生产力日渐减削。且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虽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廪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宋兵制以厢军伉健者升禁卫,然卫士入宿(厢军精锐到禁军报到),即不自持被(被褥)而使人持之,给粮不自荷(搬运)而扉人(雇人)荷之。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兵制实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2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