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据史料记载,通过王安石变法,各地兴修的较大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农田三十多万顷,北宋府库储存的钱物可供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支出。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A.缓解了财政困境B.损害了权贵利益C.减轻了百姓负担D.实现了富国强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神宗去世的元丰八年(108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8249.63万贯,比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6513.8万贯多出1700多万贯。这说明(     
A.宋代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B.扭转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
C.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D.北宋边防事务开支减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神宗去世的元丰八年(108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8249.63万贯,比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6513.8万贯多出1700多万贯。这说明(     
A.宋代冗官问题被解决B.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复存在
C.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D.北宋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3-06-17更新 | 201次组卷 | 16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绝对可信
B.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最不可靠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历史真相也呈现出多元特征
D.历史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2023-11-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宋会要辑福》记载,从熙宁三年(1070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兴修水利一万七百九十三处,受益农田三十六万多顷。这一记载说明(     
A.庆历新政以农业为中心B.宋代耕地面积增加
C.王安石变法的成效显现D.南宋重视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梁启超《王安石传》记载:史称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辩理财。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公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上三等户要按户等轮流到政府履行名目繁多而轻重不一的职役。但当时的官更豪强可以通过免役特权逃避差役,城镇居民、僧尼、女户和单丁户等也都有免役权因此,各种差役负担极重,很多人家往往因此倾家荡产。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开始推行免役法。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上缴司农寺的免役钱多达10414553贯硕匹两,而总支出为6487688贯硕匹两,剩余3926865贯硕匹两,这些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免役法实行后,各色农户都要出钱,据记载,乡间下户一般每年纳役钱几百文到一两千文不等,还要征收二分"免役宽剩钱",而实际征收却超过二分,这些无疑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免役法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影响。
2021-01-11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即使与治平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使北宋彻底摆脱了财政危机
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解决了北宋存在的内部危机
2021-12-10更新 | 45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10 . 改革家桑弘羊与王安石

材料一 西汉前期,盐铁商人“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有的商人把甲地特产向乙地缺货地区运输销售,又把乙地多余产品转到有需求的甲地,获得巨额利益;还有些商人通过囤积居奇而致富。他们与地方诸侯互动频繁。

汉武帝时,桑弘羊掌管天下盐铁,在地方增设盐铁官,扩大官营盐铁的规模;规定相距较远的地方,官府以各自的特产作为贡赋,相互转输;在京师设置平准机构,政府垄断天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史记》记载:“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涨价)……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元年八月,司马光与王安石争论理财之道。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是未得善理财之人。

司马光说:“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形容赋税繁重苛刻),以尽民财。”

王安石对曰:“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反驳:“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


(1)阅读材料一,概述桑弘羊改革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理由;结合两则材料,列举王安石变法中继承桑弘羊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020-06-11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