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这反映了蒙古帝国
A.游牧生活变为经商为主B.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
C.加快被征服地区的发展D.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
2022-05-05更新 | 257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
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2022-02-15更新 | 871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
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022-01-12更新 | 4259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地理形势上看,元代湖广行省的归州西扼长江三峡,遏制四川行省。同时,又犹如打入江北河南行省的楔子,使其不能独据长江北岸之险。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划界旨在
A.便利边疆治理B.平衡南北经济C.发展交通运输D.巩固国家统一
2021-11-05更新 | 763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元朝时,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束地方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量销。行省的这些规定
A.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B.体现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C.造成了地方积贫积弱D.因权力过大易滋生腐败
6 . 下表是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该举措
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部分)一览表
机关与官员执掌与任用
地方官路府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府或府尹一员掌府事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州尹一员掌州事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州一员掌州事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尹一员掌县事
注:达鲁花赤是蒙语,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且规定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
A.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D.效仿于辽朝南北面官制度
7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可以判断,“行中书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中枢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D.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
2021-01-26更新 | 364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时,找到了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使得皇权空前强化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D.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2020-11-01更新 | 376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0-07-11更新 | 9220次组卷 | 10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2019-01-30更新 | 3412次组卷 | 103卷引用: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一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