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元政府特设站户,每站平均约200户,全国站户在30万户以上。站户固定在驿站上,耕地四顷以下者不输租税,但这些田地不能卖给非站户。驿站上的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饮食供应,大部分由站户负担。由此可见,元代
A.重视维护国家的统一局面B.着力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保护小农对土地的所有权D.积极加强对外经济交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元朝(  )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对边疆的统治
C.边疆与内地差异化管理D.沿袭唐宋管理制度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别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4 . 元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下列关于元朝对边疆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
A.西域——辽阳行省B.台湾——澎湖巡检司
C.吐蕃——宣慰司D.东北——岭北行省
5 . 元代划分行政区的原则,从原先的山川形便改为犬牙交错,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地方经济文化认同感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C.避免不同地区利益之争D.强化地方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2019-01-30更新 | 3414次组卷 | 10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2016-11-27更新 | 416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