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在位期间提议裁撤翻译队伍,亲自书写汉文诏书,下令用蒙古文翻译出版了不少汉文著作。这主要可以说明,元代(     
A.华夏认同得以实现B.推崇儒家思想
C.推动了文明的交融D.汉化进程迟滞
2 . 下列文物见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物信息介绍
“书同文字”木方该木方用诏令使用的篆字写成,其内容说明秦朝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了文字的字形与字体,以及官职、法律等方面的用语。
上林三官五铢钱铜范古代铸币模具称为“钱范”。西汉初年,私铸钱盛行。汉武帝“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此文物是武帝时期实行货币专铸政策的实证。
唐景龙三年尚书比部符该文物是唐代尚书省向各州府下发执行的政务文书,文书中载“牒奉者:今以状下,州宜准状。符到奉行”。
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八思巴受封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此后,元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帝师制度。此印为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的印信。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等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运用至少2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 这是强调元代(     
A.版图空前辽阔B.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C.边疆管理有效D.民族文化认同加强
2024-02-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西北用兵的需要,北宋在西北沿边建立了大量堡寨,虽其设立的初衷是出于军事需要,但实际上推动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出现了“蕃汉交易,市邑富庶,全胜近边州郡”的繁盛局面,一些堡寨甚至发展为较大的城镇。而范仲淹开通与蕃部接壤之边界榷场,进行互市,使边民互通有无。一时间“羌汉之民,相踵归业”者达“数万户”。

——杜雪飞《宋代边疆市场研究》

材料二   元“始开唐徕、汉延、秦家等渠,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更造舟置黄河中,授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蒙古人、回鹘人以及来自中亚的穆斯林教徒的迁入,与他们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在元代的记述中,回回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我国的一个单一的和新的民族民称。

——摘自尹江伟《党项民族溯源及其最终流向探考》、杨万全《回族族源探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北宋对峙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并结合所学,概述北宋为维护西北边防安定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河西地区民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元朝在河西地区的统治措施及其积极影响。
2024-01-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至元通宝四体文钱为元代官方所铸。该钱币正面为汉字,背面上、下为八思巴文,左、右分别为西夏文和察合台文。“四体文钱”的出现说明当时(     
A.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以汉字为官方文字
C.政府推行民族歧视政策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历代正史对部分游牧民族的记载。

民族

记载

出处

匈奴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史记》

鲜卑

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魏书》

回纥

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

《旧唐书》

蒙古

自夏及冬,随地之宜,行逐水草

《元史》

这主要反映了(       

A.不同王朝修史目的相同B.生产方式受到地理环境制约
C.历代正史史料来源一致D.北方游牧民族习俗因袭传承
2024-01-22更新 | 49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今西藏地区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边疆管理出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宣政院为地方行政机关
C.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D.设理藩院管辖民族事务
2024-0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349年,一群“南北隔数千里,同仕于闽”的官员在福州乌石山游览,至道山亭时以“文字为娱”,完成了一首联句(如图所示),此类吟诗作赋、唱和酬答在元中后期已成风气。这反映出元代(       
A.官场风气败坏B.科举重视诗赋C.民族交融深化D.儒学地位复兴
2024-0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

《史记》载:(汉文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汉匈此后一直维持和平往来的关系

B

《旧唐书·突厥传》载:贞观四年(630年),“(李)靖乘间袭击,大破之,遂灭其国”西突厥汗国就此灭亡

C

《元史》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加强了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

D

《清史稿》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边将军兆惠等以霍集占(小和卓)首级来上,并俘酋扪多索丕等至京”保证了东北地区局势的稳定
A.AB.BC.CD.D
2024-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金朝建立后,继承中原王朝修史的传统,金熙宗命人修《辽史》。蒙古灭金后,汉族士大夫建言“国灭史存,古之常道。宜修《金史》,令一代君臣事业不坠于后世。”元军攻克南宋都城临安以后,元朝“得《宋史》及诸注记五千余册,归之国史院”,为后来撰修《宋史》准备了完整的材料。这些做法说明(     
A.平等民族关系逐渐形成B.凸显了历史与民族认同
C.中原文化优于少数民族D.正统观念主导修史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