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籍记载中国古代一民族政权“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行营)。”推行这一制度的是(     
A.契丹B.女真C.党项D.蒙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辽圣宗于1007年营建中京大定府。宋朝使节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辽中京“幅员三十里”,王曾则记述该城方圆“四里许”。1956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对辽中京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结果证明该城周长约一万五千米。这说明(     
A.实物史料价值低于文献史料B.文献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的真相
C.考古发现可以验证文献史料D.记录者的立场影响历史的记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宋人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谓之契丹官,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谓之汉官,南枢密、南宰相”。这一官制对应的政权是(     
A.辽B.西夏C.金D.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研究发现,在西夏文文献中常出现双姓氏名字,如翟嵬名九、张讹三茂:在西夏文草书户籍账残卷中,一个乡里中30户有不少是党项族与汉族通婚的家庭。而《宋史·太宗纪》记载,宋至道元年(995年)八月“禁西北缘边诸州民与内属戎人昏娶”。据此可知(     
A.宋与西夏政权关系紧张B.宋朝社会风气封闭保守
C.理学精神彤响社会生活D.民族交融趋势不可逆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大夏国葬舍利碑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仿宋朝建立官制
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
2022-11-25更新 | 150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辽史》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也。”该材料客观反映了
A.辽朝实行民族差别对待的四等人制度B.民族交融推动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创新
C.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放弃原有制度D.民族交融使契丹政治制度上优于宋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武溪集·契丹官仪》记载,在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员穿胡服,称为契丹官,枢密、宰相则称为北枢密、北宰相。在燕云地区任职的官员,尽管是胡人也要穿汉服,执政官称为南宰相、南枢密。由此可知辽朝(     
A.完全沿用汉人官制官服B.极力消除藩镇割据局面
C.积极推进同汉族的交流D.照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这说明
A.辽国与北宋两国利益趋同B.辽国发展受到北宋严重制约
C.辽国移植北宋的经济模式D.宋辽社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辽史·百官制一》记载:“契丹…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官仪》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日北枢密、北宰相。”据此推知辽国治国特点
A.全面改革B.以民为本C.因俗而治D.依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
2019-09-22更新 | 623次组卷 | 35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