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山府(河北定州),元代时属真定路,至正八年(1348年)立有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的《重建礼拜寺碑记》称:“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朝夕亦不废礼。但府第之兑隅,有古刹寺一座。堂宇止三间,名为礼拜寺,乃教众朝夕拜天、祝延圣寿之所。”由此可以说明,当时(     
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革B.地方政府重视宗教保护
C.政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D.中外交流影响民族构成
2024-03-22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在位期间提议裁撤翻译队伍,亲自书写汉文诏书,下令用蒙古文翻译出版了不少汉文著作。这主要可以说明,元代(     
A.华夏认同得以实现B.推崇儒家思想
C.推动了文明的交融D.汉化进程迟滞
3 . 有学者指出,“中华”的范围自蒙古时代以后大大地扩展了,从“小中国”走上了通往“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 这是强调元代(     
A.版图空前辽阔B.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C.边疆管理有效D.民族文化认同加强
2024-02-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图所示至元通宝四体文钱为元代官方所铸。该钱币正面为汉字,背面上、下为八思巴文,左、右分别为西夏文和察合台文。“四体文钱”的出现说明当时(     
A.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以汉字为官方文字
C.政府推行民族歧视政策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历代正史对部分游牧民族的记载。

民族

记载

出处

匈奴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史记》

鲜卑

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魏书》

回纥

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

《旧唐书》

蒙古

自夏及冬,随地之宜,行逐水草

《元史》

这主要反映了(       

A.不同王朝修史目的相同B.生产方式受到地理环境制约
C.历代正史史料来源一致D.北方游牧民族习俗因袭传承
2024-01-22更新 | 49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元朝时期,蒙古、色目人逐渐使用汉文字、汉姓、汉名,一部分人逐渐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这表明,元朝时期(     
A.蒙古族全面向汉族学习B.民族交往融合加强
C.国家疆域面积不断拓展D.汉族典章制度先进
2024-01-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今西藏地区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边疆管理出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宣政院为地方行政机关
C.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D.设理藩院管辖民族事务
2024-0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349年,一群“南北隔数千里,同仕于闽”的官员在福州乌石山游览,至道山亭时以“文字为娱”,完成了一首联句(如图所示),此类吟诗作赋、唱和酬答在元中后期已成风气。这反映出元代(       
A.官场风气败坏B.科举重视诗赋C.民族交融深化D.儒学地位复兴
2024-0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记载,元代恢复科举后,科举出身的蒙古人起初常被委任从六品官,而色目人、汉人、南人则降一级录用;后来又开放“纳粟获功二途。富者往往以此求进……后求之者众。亦绝不与南人”。由此可知,元代(     
A.选官模式趋于公平B.阶级矛盾较为尖锐
C.民族歧视观念浓厚D.富商政治地位提升
10 . 根据统计,在元朝时期蒙古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占总人数的68.2%,妻子为汉族者更高达71.4%;色目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为54.5%,妻子为汉族者则为50%。这体现出元代(     
A.四等人制对婚姻没有束缚B.国家统一使民族隔阂消解
C.民族交融推动文化的延伸D.科举制度受到统治者重视
2024-01-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