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考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宣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210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1卷)
2 . 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历史

美国所使用的历史课本记录中国的部分,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地理环境等,还重点介绍了6位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是:孔子、嬴政、刘彻、李世民、武则天、郑和。

孔子开始出现在美国教科书上,是在19世纪上半叶。书中重点描述了他曾经担任过鲁国“司寇”的职位,从今天的职位来看,这个身份就相当于法官,也是美国的司法部长。除此之外,美国还将孔子人物形象刻在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其余两个为犹太人的民族领袖摩西、古希腊雅典立法者梭伦。

美国历史课本中对秦始皇的描述,几乎都是赞美之词,他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不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人格魅力都是非常出众的,这非常贴合美国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人历史课本中描述的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打通影响欧亚大陆数千年历史的丝绸之路的人。

美国人描述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国家疆域开拓与种族交往中做出了极大地历史贡献。

美国汉学家罗汉在自己所著的《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一书中,有一句对武则天评价的话,非常惹眼——“她没有性别,她是一位圣人”。

在美国的历史教材中,还一度认为郑和的“七下西洋”属于“半全球航行”,他带着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从东方航行到西方,对已知的世界进行了探索。

——摘编自《环球时报》官网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美国教科书中的孔子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有何不同?为什么?
(2)你认为美国教科书为什么会选取这六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人物?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位著名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请说明理由。
2023-04-12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蒙古大汗一直以漠北草原作为国家本位,只将汉地看做大蒙古国的东南一隅,从未考虑过针对其特殊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结果导致中原汉地出现混乱局面,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来,蒙古汗室内部出现了对汉文化有所了解的人物,即忽必烈,他先在邢州、汴梁、京兆等地推行“汉法”,收效显著。到他依靠汉地人力物力的支持登上汗位后,有计划地采用了一系列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和统治经验,如建立年号、国号;建立汉式官僚机构;定都大都;推行发展农业生产、尊崇儒学的政策等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随着元朝帝国的扩张,游牧文化粗放的自然历法已经与帝国不相匹配,元按中原王朝的方式制定了精确性超越前代的《授时历》,皇帝御书蒙古文字于其上,然后颁行全国。蒙古人对中原历法体系的接受,其实也是对背后的一套天道循环时空观念、五德天命转移的政治神学、历法正朔颁赐所代表的朝贡制度体系的接受。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对立、互动、互融,形成了王朝时代的“(统一)天下”,理解中国的关键就是要从这种双向、动态的“势”去把握。夷夏阴阳二维,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成其为中国。

——摘编自韦兵《从中原王朝到民族国家:时间观与边疆形态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蒙古族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对中原文明态度的阶段性特征。
(2)中国古代“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对立、互动、交融”的方式有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方式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一种方式,阐述要有具体史实,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查阅资料,了解上述观点有何历史依据。
2022-06-0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3[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始时间指挥者蒙古进军路线典型事件描述
1219________ 攻灭花剌子模、经里海、黑海沿岸,攻入克里米亚半岛。(蒙古军所到之处)一个繁荣的呼罗珊变成一片荒芜,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
1235拔都等
(长子西征)
征服今俄罗斯、
________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巴尔干半岛。   
蒙古人开始使用的多种火器的威力,更具破坏性……由于火炮的大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1252旭烈兀经中亚,攻占巴格达,抵达巴勒斯坦。1278年蒙古派遣列班·扫马出访拜占庭帝国、罗马教廷和法国。

——参考【法】德阿托隆著,宝音布格历译《蒙古远征记》编制

材料二   拿破仑的征服在德意志中产阶级心中引起了复杂的感情:既敬佩拿破仑的天才,又憎恨这位外国压迫者。但是,比对法国的恐怖统治和法国的帝国主义立即做出的任何反应更重要的,则是法国革命思想的持久影响。在德意志,解放运动有两个方面,即迫切要求既从法国暴君也从德意志自己的小暴君即德意志诸侯和封建主统治下解放出来。足以令人惊奇的是,普鲁士担负了这场运动的领导。……法国思想和德意志哲学和文学的影响遍及这个国家,甚至影响到政府。

——【德】埃利希卡勒尔著,黄正柏译《德意志人》

材料三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完成①、②内容的填写。并分别对表中的典型事件加以评价
“呼罗珊屠杀”导致________;
“火药武器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________;
“列班·扫马出访”客观上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德意志中产阶级“敬佩”又“憎恨”拿破仑的原因。列举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政治文化重构的具体表现。
(3)二战中,人们在反思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神阵痛的同时,主动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宪章》的促进作用。
2022-05-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成吉思汗出现前,(蒙古地区)没有首领或君王。……部落时时发生战斗和冲突。他们有些人把抢劫、暴行、淫猥和酒色看成豪勇和高尚的行为。契丹汗(指金朝皇帝)经常向他们强征硬索财物。……他们过着这种贫穷、困苦、不幸的日子。

——伊朗史学家志费尼

材料二可以看出他(铁木真)步入成功的奥秘:(一)在逆境中成长;(二)在团结中壮大;(三)在征战中强盛……1219年秋,成吉思汗亲率十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中亚古国,包括中亚地区以及阿富汗、伊朗等地)……1220年春,成吉思汗率主力攻占不化剌……1221年,成吉思汗追战于申河(印度河)……至此,花剌子模全部沦陷于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骑兵攻破灵州(今甘肃灵武)。蒙古军四处搜杀,西夏军民“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摘编自刘亦发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成吉思汗能够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成吉思汗。

7 . 蒙古自13世纪初崛起之后,先后发动三次西征,对中国,对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他是征服寰宇的战士和世界舞台上敏捷的骑兵,用威严之足登上时运的马镫,用权力之手击打傲慢的君主。她的钢矛上的火花像风一样,把世界上的歹徒从国土上消灭。”

——施都丁《波斯文〈史集·成吉思汗序言〉译注》,魏曙光译

(注:《史集》是14世纪成吉思汗后裔统治的伊利汗国宰相施都丁主编的世界通史著作)

材料二   “那暴君啊,人家都称他为王中之王,就是成吉思汗呀,就是他逞着豪强,把个雄伟的亚洲变成了一片坟墓……这个专灭人之国,杀人之君的凶汉”

——摘自伏尔泰《中国孤儿(全译本)》,范希衡译

(注:《中国孤儿》是1755年伏尔泰改编自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作品,在法国演出后取得了巨大反响)

材料三   蒙古人对贸易的重视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也不应该被忽视。蒙古人不仅鼓励和推动贸易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扶植新产品和新商品……在蒙古人提供的保护之下,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也更加充足……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的商人及其他旅人的休息之处建起了大量旅店,也设置了巡逻兵,在丝绸之路上维持治安。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导致一些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商路。其中之一便是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

——摘编自【美】梅天穆《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者展现的成吉思汗形象有何不同?
(2)相比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西方学术界对蒙古征服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5-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