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2024-05-12更新 | 136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唐时期,中原地区推行郡县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册封和羁縻为形式的封建制,这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属于“多元”“多体”的复合制国家类型。为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推行(     
A.四等人制B.南北面官制C.行省制度D.猛安谋克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划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元代的做法(     
A.推动了经济文化格局的演变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违背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原则D.推动民族交融进入到高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传达中央政令B.选拔各级官员
C.管理吐蕃地区D.征发兵马粮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朝至正年间陈信惠被实授担任澎湖寨巡检,驻扎于澎湖群岛,管辖澎湖和台湾,隶属新设的福建行省。这说明,当时我国
A.加强了西南边疆管理B.海峡两岸开始交往
C.创新了地方管理体制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6 . 元代的行省长官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长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元代
A.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C.行省长官有较大自主性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元朝设置行省时,常常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但却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陕西。由此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促进民族融合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元朝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突破了以前按山川自然地形划分政区的传统做法,形成犬牙交错的省界。这一措施
A.壮大地方势力B.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C.便于行政管理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0-07-11更新 | 9126次组卷 | 10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一: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图二:唐朝节度使出行图

图三: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汉初隐藏着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2)图二所涉制度导致唐朝中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北宋为防止此局面出现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三反映了元朝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