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
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
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
2023-07-27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与北宋时期相比,南宋时期南方面粉消费量猛增,小麦价格暴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面食店的数量大增。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水稻种植技术落后B.互市贸易相当活跃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长途海运航线开辟
2023-11-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立国之初,崇尚俭朴作风,少见以金银等费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文人上大夫也少有以侈靡相互夸耀逞胜者。南宋时期,则“竞尚华居,竞服靡衣,竞嗜珍饿,竞用美器”,以金银装饰衣物之风盛行“不惟士大夫之家崇尚不已,市井阿里以华靡相胜”。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日益衰落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及门第观念消亡
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世俗生活D.市民阶层崛起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宋朝时期,人们的婚姻择偶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其主要原因是(     
A.租佃关系的形成B.商品经济的发展C.贱民数量的减少D.社会地位的平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唐代,马球主要流行于贵族圈内,甚至相邻的渤海、日本等国都有与唐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到了宋代,马球逐渐在军营和民间流传开来。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文化传播
C.民族政权并立促进文化交融D.体育运动推动军事技术进步
2023-04-23更新 | 45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朝时期人们的婚姻择偶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其主要原因是(       
A.租佃关系形成B.商品经济发展,门第观念日趋淡化
C.宋代贱民阶层的数量明显减少D.社会身份实现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奴婢地位低下,身份世袭,其日常生活不能脱离主人的管束和监督;宋代“奴婢”之名被人力、女使所代替,他们大多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与雇主结成定期的雇佣关系。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社会成员地位平等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C.女性政治地位上升D.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宋代士大夫的墓志铭中,往往有子孙“举进士”一类的记述。士大夫乐于选择这类人做女婿,如宰相李沆相中程颢为女婿,而程颢当时仅是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而已。宋代这一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B.折射出“以文治国”的理念
C.体现了世家大族的衰落D.表明选官方式发生了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流动”的宋朝

材料一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

——以上两句材料均出自《宋史》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

官员科举出身荫补出身其他
尚书左选925138086
尚书右选7721051684
侍郎左选94586926622
侍郎右选415117023484

——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

材料三   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阯、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

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

——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


“流动”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动”的宋朝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四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始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说明“租”、“调”的内容,并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两税法的推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宋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2021-11-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