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末元初,江南地区使用单锭手摇纺车。黄道婆吸收海南黎族妇女纺车优势,制造出三锭脚踏纺车,后来被江南地区工匠改进为四锭脚踏纺车。这表明宋元时期棉纺织业的发明创造
A.依赖于生产动力的突破B.取决于民族文化交流
C.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D.源自于劳动人民实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作物品种的单一,使农民在自然灾害侵袭面前常常束手无策。宋朝的统一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政局,也为农作物品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宋太宗下了一道粮食品种南北大交流的诏令,“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原产于占城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在宋代也不断扩大种植区域,描画的种植在北宋时主要是在广南东西、福建路,到南宋后期也扩展到两浙、江南东西路,并作为夏税交纳。又如西瓜自辽初由回纥传入辽,金代传入黄河中游的河南,绍兴十三年洪皓自金朝“携‘西瓜种’以归,今禁囿、乡圃皆有”,西瓜遂传入江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影响。
3 . 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B.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C.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D.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2022-03-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者谢元鲁指出:唐代的经济制度重平等轻效率,宋代则不然,在经济领域对效率的注重逐渐取代了对平等的注重。宋代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A.坊市界限的打破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海外贸易的发展D.土地产权的转换
5 . 范仲淹的《书扇示门人》中有言:“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入在后头。”以种地为喻,很有些“得之勿喜、失之勿悲”的超脱,暗合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这反映出北宋
A.土地流转情况较为普遍B.体制改革遇到了巨大阻力
C.道教精神注入理学思想D.农业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2021-12-18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洁白无瑕、轻薄透气的棉花,向人们提供了舒适柔和的棉织衣物,满足了人们御寒保暖的基本生存需求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如需了解棉花在内地的种植情况,可以翻阅(     
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
C.《唐本草》D.王祯《农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