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官营手工业每遇需要,大都“差雇”登记于簿籍的民匠。所谓“差”就是服役并非出自工匠的自愿,而是官府按籍征发;所谓“雇”,就是官府对服役的工匠支付一定的雇值和食钱,并非无偿服役。这说明宋代(     
A.官营手工业居于垄断地位B.赋役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C.工匠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2 . 北宋时,分成地租占据支配地位,地主和佃农根据每年收成划分利益。到了南宋,定额地租在南方地区较为流行,即不论当年收益多少,根据契约订立时约定好的固定数额交租,可以使用货币支付。这一变化(     
A.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缘于经济重心南移
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D.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024-01-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成书于1273年的《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由元司农司编撰。其时正值黄河流域多年战乱、生产凋敝,书成后颁发各地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这说明(     
A.元初重视农业经济发展B.政府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C.黄河流域民族交融加强D.元初农桑经济迅速恢复
2023-11-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为宋神宗元丰元年矿产品税课情况。由此可知,当时采冶业(     
项目总收入北方坑冶收入及所占百分数南方坑冶收入及所占百分数
10710(两)969690.510249.5
215385(两)3508716.318029883.7
14605969(斤)154110.11459055899.9
5501097(斤)529913496.32018633.7

A.技术实现了较大突破B.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布局及发展的不平衡D.扶植了贵金属行业的发展
2023-01-3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一丁人局,全家可免除丝钞,有田四顷以内者免征税粮,不当差徭杂泛。匠人在应役之暇,还可在家工作。少数有较高手艺的匠户可因而致富,自开铺席买卖甚至蓄买驱奴”。这表明,元代(     
A.废除了抑商政策B.重视发展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发达D.农民赋役负担轻
2022-11-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6 . 南宋画家楼璹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绘制的《耕织图》,详实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等21个环节,以及桑蚕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等24个环节的全过程。该作品(       
A.表明文人崇尚农耕生活B.说明南方耕作技术超越北方
C.体现文人画的艺术特征D.反映了南方耕织技术的发达
7 . 两宋时期,江南、两浙、福建和四川诸路,种茶的园户极多。甘蔗的种植则集中在四川、广东、两浙、福建4路。苏州太湖的洞庭山,共3000户居民,“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B.区域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D.人口变动影响作物的种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外销瓷器产地,宋朝之前几乎都位于北方,而在五代宋朝以后,烧制瓷器的名窑多数在南方。大量经由海运外销东南亚、中亚和欧洲。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秩序决定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方经济管理水平提高D.经济格局逐渐转变
9 . 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六千余万,到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约有七千余万,到12世纪初,在北宋、辽、西夏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一亿四千万。据此可知,西汉至北宋、辽、西夏时期
A.封建经济不断发展B.社会医疗条件改善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国家统一日益巩固
10 . 宋代粮食产量提高……而地狭人众地区逼迫着当地农户寻求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宋代川人记载:“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采茶货卖,以充衣食。”这反映了宋代四川
A.国家鼓励经济作物种植B.经济效益影响种植结构
C.自耕农经济的普遍衰退D.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主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