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南宋时期,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一时冬小麦成为稀缺粮食。孝宗皇帝诏令:“江东西、湖南北、淮东西路帅漕”劝民种麦,“官为借种”“务要增广”,且“自是每岁如之”。这些现象说明(     
A.南方商品经济水平较高B.作物推广依赖政府政策
C.北民南迁影响作物种植D.以农为本仍是基本国策
2023-1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今考古发现,隋代的陶瓷窑址只限于今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湖南、四川七个省的十个县内,唐代扩展到十二个省五十个县,宋代继续扩展。这一变化(     
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B.说明奢靡的社会风气日益盛行
C.反映民众收入的增加D.主要源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3 . 茶叶种植至宋代已遍及南方97个州郡,北宋中叶,产茶在五、六千万斤左右,南宋增至一亿斤上下。以每斤均价30文计,产值达200万~300万贯铜钱,折合米约200万~300万石,相当于北宋漕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据此可知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2023-07-21更新 | 19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领域商品化程度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造成农业衰退
C.南方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日趋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十分之九)”,而江南税粮又主要来自江浙,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一带的官田税粮在全部赋税中所占比例为45%至65%。由此可知,元代江浙地区(     
A.均田制焕发出勃勃生机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农民的纳税负担减轻
6 . 下图为发现于河北的辽代墓葬茶道图,该图展现了从选茶、碾茶到煮茶等一系列过程。据此分析,当时辽(     

A.完成了封建化进程B.饮茶文化深入民间
C.手工业发展较迅速D.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7 . 西夏立国后,手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冶铁业发达;采盐业支撑着国家的财政收入;毡毯毛褐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活字印刷本更是把我国的木活字印刷技术整整提前了一个朝代。据此可知(     
A.西夏手工业超越了北宋B.西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较大
C.少数民族经济后来居上D.手工业成为西夏的支柱产业
8 . 从产业角度看,唐代以前城市的文娱活动通常是特权者的享受,但到宋代,伴随瓦舍等商业气息极为浓厚的娱乐设施的出现,娱乐业已成为东京、临安等城市的支柱产业。据此可知,宋代
A.已改变传统经济政策B.坊市制度促进娱乐业发达
C.市民阶层不断兴起D.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