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两宋时期,江南、两浙、福建和四川诸路,种茶的园户极多。甘蔗的种植则集中在四川、广东、两浙、福建4路。苏州太湖的洞庭山,共3000户居民,“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B.区域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D.人口变动影响作物的种植
3 . 原产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水稻“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宋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这一做法
A.体现了南北粮食日趋融合的趋势B.促使外来农作物成为种植的主体
C.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安全问题D.提高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 北宋时,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佣来的雇匠,即使是列入匠籍的工匠,也可从政府领取一定的“雇值”。这从本质上说明北宋时期(   )
A.工匠制度仍然存在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经济政策不断调整D.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中后期,南方的制瓷、造船、纺织、冶铁业明显占优。北宋时,五大名窑仅有哥窑在南方;都城汴梁的锦院、河北定州的刻丝技术代表着当时丝织业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北宋时
A.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
B.手工业经济分布南北差距缩小
C.民营手工业渐成为主导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发生逆转
6 . 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7 . 宋代,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地主豪强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私营的冶铁业,由朝廷专设的“监”“冶”管理、控制。著名的徐州利国监,有三十六冶,每冶各百余人。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政府盐铁官营面临着挑战B.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效益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隋唐时期官营手工业系统严密,工匠分别从各州县征召或雇佣,加入匠籍,世袭不变,长役无酬。宋代官营手工业一般不再无偿征调民间服役工匠,大都采用一种介于征调和雇募之间的“差雇”制。这一变化表明(     
A.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统治政策调整推动社会进步
C.工匠的身份地位有一定的提高D.手工业经营方式变化
2022-09-25更新 | 780次组卷 | 13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9 . 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
2022-11-30更新 | 52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专题05明清史(1840年前)
10 . 为避免农民战争的爆发,历代统治者都曾经着手抑制兼并以巩固统治。乾德四年宋太祖下诏:“所在长吏,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采取了不抑兼并政策。这一变化(     
A.推动工商业发展B.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缓和了社会矛盾D.减少了政府的田租收入
2022-08-01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