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据统计,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超过了唐代的5.5亿亩。根据《宋史》记载: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这表明宋代(     
A.农业生产的区域化明显B.农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C.政府鼓励农民垦荒屯田D.形成了“南稻北粟”格局
2 . 有学者指出,两宋时期,由封建国家通过赋役制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变为私人地主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农民起义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造成了宋朝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反映了宋代(     
A.强化集权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B.租佃制的实施影响了社会矛盾
C.养兵募兵政策稳定了社会治安D.政府轻徭薄赋缓和了阶级对立
2024-03-01更新 | 9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甚至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北宋末年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得到较大发展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宋朝时,曲辕犁、水力筒车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做法(     
A.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B.促进传统自然经济结构的转变
C.加快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D.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珍珠等为大宗。这表明,在宋朝(     
A.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B.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2023-11-15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代施行学田制,由朝廷赐予州县置办、民间捐献等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学田制的推行(     
A.缓解政府财政困难B.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C.促进了教育平民化D.推动租佃制的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朝时,曲辕犁、踏犁、水力筒车、脚踏内翻车、秧马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做法(     
A.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B.促进了农业劳作方式转变
C.加快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D.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现
2023-07-21更新 | 21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代“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主要说明了宋代的(     
A.贫富分化B.资本主义萌芽C.租佃契约D.主佃双方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023-05-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初,宋太宗下诏指出,江南江北种植不同,“风土各有所宜”,但为了防备水旱,作物种植要“杂植”。他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广种杭稻”。这说明当时(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精耕细作技术水平提高
C.区域经济均衡发展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