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著名诗人,莆田人。宋宝庆元年(1125年),刘克庄任建阳县令。建阳县坊里有义仓,贮米4000石,以备平抑米价及灾年赈灾之用。但由于历任县令贪污舞弊,这个庞大的义仓藏粮无几。刘克庄一上任,即检查义仓,发现存米不到800石,十分感慨。他决心重立义仓,想方设法募款,购米3000余石,使义仓恢复到原有规模。同时,为警戒后来者,特在仓门书下一联句:“聊为吾民留饭碗,岂无来者续心灯。”刘克庄这一举措深得其师真德秀(浦城人,官至参知政事)的赞赏,专为此作《建阳复账粜仓记》,文中称:这体现了刘克庄的“父母之心,仁人之言”。

——摘编自《刘克庄:“聊为吾民留饭碗”》


(1)根据材料,概括刘克庄对建阳县义仓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刘克庄身上体现的精神价值。
2024-03-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成熟和高度发达的阶段,宋代科举取士空前之多,正是与宋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密切联系的。重视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是维护士族地主利益的选官制度;而不问家世的科举制则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科举制正是在庶族地主的兴盛、士族地主的衰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来自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均可;论证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实行独相制,开创了宰相任免制。发展到东汉时期,宰相权力逐渐向尚书台转移,尚书令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前期,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左、右仆射在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的政事堂讨论国政,集体做出重大决策。最初仅限于三省长官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后来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行使宰相职权的官员也可参加政事堂会议,他们以本职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义,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高宗以后,则多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周中书门下三品”头衔参加政事堂集体议政,行使宰相职责,集体宰相制由此逐渐形成。这就使参政议政的人员范围明显扩大,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

材料二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
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
(公元1021年)
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
(公元1077年)
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三   宋代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隋唐宰相制度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唐朝政事堂集体决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述宋代社会观念变动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3-06-09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朝·流动的王朝。

材料一   百物周流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四民流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代汪洙神童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

——摘编自(宋)朱彧《萍州可谈》

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开封)的经济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呈现的新变化并简单分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 古代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表 )。


材料二 郑樵在 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观的不同,并分别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23-10-07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度创新是隋唐时期的一大特色。以唐代三省六部制为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北宋皇帝)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必须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奴婢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据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等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统治者尊孔重儒,并立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的种种习俗相继渗入汉文化系统内。不少外来文化的因子也不断渗入,其中科技方面就有来自阿拉伯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因素。符合平民审美需要的世俗文化兴起,文化上雅俗并存的格局开始形成。精彩纷呈的说书、戏曲、杂剧和百戏,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理学,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进行了解释和论证,并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渗透,出现了“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的现象。

——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代文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近代”色彩。它虽然在不断发展,同时又始终被牢牢地牵制着,并不足以引导社会的转向。面对商品经济和相关观念的发展,宋代统治者不是去创设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法律体制,而是从崇尚道德入手,用加强所谓的“修养”来代替已经失落的外在的经济政治的制约。政府各部门则主要依赖礼仪的程序进行协调沟通和节制,并通过强化礼教思想来约束人心的变动。“庶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始终以低于品官的位置,被局限在礼制等级结构中。这种深深根植于国家礼制和法律土壤上的官本位思想,不仅使平民文化的发展受到制约,也抑制了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思想的滋生。

——摘编自杨志刚《宋明文化与近代化关系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不足以引导社会转向”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以后,宋朝政府又在杭州、明州设置市舶司,它们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时人概括这种变化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一变化?

材料三   宋朝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中外历史纲要》(上)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比的又一变化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一变化?
2022-12-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段测历史试题
9 .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和生活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宋,中国古代夜市跳脱开夜禁羁绊,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市场行列,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的各级城镇。宋代夜市突破之前以酒楼、茶肆、歌.馆等为主要载体和以日市延伸为主的传统夜市形态,勾栏瓦舍、街市与摊贩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并且基本实现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转变,形成了与近现代高度相似的夜市形态与景象,并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夜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

——摘编自张金花等《宋代夜市规模、形态与消费主体分析》

材料二: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夜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023-02-01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并做简要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