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在宋学中取得了独尊地位以后,理学家及其信徒在政治上把持了仕途要津,他们因循守旧,反对任何革新,“以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程朱理学在思想上取得了垄断地位,朱熹所撰之《四书集注》逐渐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不允许士人“务自立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是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学术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官学低迷不振,科举取士规模却日益扩大,书院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数量和规模大幅扩展。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书院大多采取师生同吃同住方式,朱熹、陆九渊等名师宿儒不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注重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引导。书院的大发展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明辨通达的学风,促进了自由讲学和学术研究风气的形成。

——陈胜利《弱宋——造极之世》

材料二: 讲学书院从明中叶起开始勃兴,一个重要原因是旧官学教育之衰弊。讲学书院最大的特点是自由讲学,而不是为了科举。讲学书院是历代学者传播思想、昌明学术之地,是新思想、新学术的孕育和诞生之地。书院的兴起还与王阳明创立心学以及阳明弟子传播心学的努力分不开,在20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将书院定位于“匡翼夫学校之不逮”,认为书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补救官学的流弊,而讲求古圣贤的明伦之学。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明书院发展的共同原因。
(3)综合上述分析,概括指出书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2017-07-13更新 | 1800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2)请结合宋代的史实说明“经济、政治的变化导致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3)国内外许多史学家指出,诞生或广泛应用于宋代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予以佐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