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明初,朱元璋用严刑酷法惩罚官吏,并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进行监督。此后,他强调禁止宦官干政,并引用《道德经》中的思想,认为“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又说“朕如宽厚行仁,人将谓朕不明于事;朕如加严,人又指之为暴矣”。朱元璋的困惑,其实在于(     
A.权力机制失衡B.文官体制僵化
C.宦官集团膨胀D.官吏腐败严重
2 . 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     
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C.专制皇权得以强化D.监察体系趋于完善
2022-09-22更新 | 771次组卷 | 2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3 . 据《明史》记载,明初学校兴盛,极少有人不被纳入教育之列。即使在下邑边荒,山区海涯也都设有学校。这反映了明朝(     
A.重视文化治国B.传播先进思想C.实现教育转型D.推行科举取士
4 . 每个朝代都有其“国之大者”。春秋时期鲁国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明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国之大者”的变化(       
A.体现治国理政的时代特征B.说明小农经济持续发展
C.反映了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彰显了君主的个人意志
5 . 明代天顺始,内阁明确实行首辅负责制,此后内阁便形成首辅与次辅、群辅的层级结构与复杂关系。如张璁为首辅时,“事取独裁”,次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璁)后,拱手唯诺而已”。夏言为首辅时,“当国专甚”,次辅顾鼎臣,“充位而已”。据此可知,内阁首辅制的设立(     
A.源于皇权政治的需要与选择B.提高了中央机关的办事效率
C.表明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导致中枢决策权力发生变化
6 . 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土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7 . 明朝内阁最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仁宗即位后,命杨士奇等“悉掌内制”。宣德年间,宣宗命阁臣代为批答奏章,其办公地点也由御前转为文渊阁,宣德七年,文渊阁正式成为内阁官署。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A.政治地位不断上升B.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C.逐步掌握决策权D.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设河州卫,以何锁南普为指挥同知:“又遣西宁州同知李喃哥等招抚其酋长,至者亦悉授官,乃改西宁州为卫,以喃哥为指挥”;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派沐英平定洮州叛乱后认为“洮州,西番门户,遂置洮州卫”。明初这些做法旨在(  )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增强边疆经济活力
C.维护国家政权稳定D.削弱土司统治权威
2022-06-27更新 | 886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张居正病逝后,随即被抄家和褫夺封号;史学家钱穆认为他违反了明代政治上的最大法理。由此可见,内阁大臣主要职责是
A.制衡皇权B.掌握朝廷最高行政权C.行使相权D.承担皇帝秘书的职能
10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受神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张居正病逝后,皇帝先给予最高待遇葬礼,两年后却查抄其全部家产并流放其家属。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剧变表明
A.明代相权膨胀对皇权形成威胁B.明代官僚体制存在制度性缺陷
C.君臣共治的统治理念开始瓦解D.明代官员的监察体制日趋完备
2022-01-01更新 | 78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12月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