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前代制度相比最突出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并分别指出这两对矛盾发展的基本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如果在实际过程中发生分歧异议,皇帝就成为当然的最高裁定者。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朱元璋压缩中书省正官和掾属编制、废行中书省、扩充六部官制、皇太子预政,采取各种措施侵夺宰相的知情权、用人权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改革。胡惟庸党案促使其下定决心,对宰相制度“斩草除根”。朱元璋废相之后,六部尚书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六部由宰相之下属变为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分理庶务,事权分散,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与隋代相比唐代三省体制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归纳朱元璋对宰相制度的改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二: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

(3)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
2018-10-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2018-03-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东莞市粤华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2018-01-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2018-01-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质量评估高一历史试题

8 .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中的重要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李俊《中国宰相制度》

材料二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君权和官僚制度的关系更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当官僚制度的机器发展得不符合“君尊臣卑”的要求时,君主便要对这部机器作一次基本的调整。由于相权是处在这部机器运转的枢纽地位,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调整便导致宰相制度的变更

——余英时《“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

材料三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2)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相似观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似观点

2018-01-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文渊阁

图四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8-01-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通过以上材料总结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2018-01-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