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2019-01-30更新 | 2925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2019-01-30更新 | 2813次组卷 | 38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一制度是(  )
A.商代相、卿制度B.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019-12-03更新 | 259次组卷 | 89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019-08-27更新 | 1505次组卷 | 107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C.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
6 .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
A.汉代设中朝
B.唐代设三省
C.宋代设副相
D.明代废丞相
2016-11-27更新 | 978次组卷 | 40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