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康熙帝将盟旗制度推广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及其他蒙古各部。在蒙古各部至内地的道路上设立邮站、驿站军台,“凡汗、王、贝勒过境,警晨夜,饲牲畜;商旅出其途,亦资捍卫”。实行巡边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巡查边境哨所。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专制B.促进了商帮形成
C.完善了边疆治理D.维护了蒙古传统
2 .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
A.设台湾府
B.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C.设伊犁将军
D.册封达赖、班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数,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倘不讨凭台湾,匪特赋祝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制,钱粮动费加倍,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及冒死穷民,以为逃道之窟,遗害巨测,似非长久之计。

——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

材料二   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

——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
(2)据材料二,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4 .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奏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后之王者,不过随时补苴,以求适一时之用耳,不能动其深根宁极之理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是: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今式。

——《新唐书》

材料三康熙帝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帝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

(1)材料一中作者对秦始皇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制度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