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
168532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①处的主要事迹和②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的原因。
2022-1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宫殿是建筑中的精品,它的修筑及留存,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这座比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融合了很多蒙古西藏的民族风格,其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它兴建后,成为中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据人民版《世界文化遗产》、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慈禧太后挪用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建造了颐和园。仅修筑德和园,就历时三年,耗费七十余万两银子。为了赶在慈禧六十大寿之前竣工,德和园的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可是战争的步伐迈得还要快些:这一年的七月,中日甲午海战打响了。

关于中国的宫殿建筑,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②宫殿修筑有利于巩固统治,也可能误国扰民。

——摘编自陈文海主编《世界文化遗产导论》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承德避暑山庄的功能。康熙帝为了团结蒙藏人民,采取了哪些“修得民心”的举措。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于哪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太和殿为例加以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4-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