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
168532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①处的主要事迹和②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的原因。
2022-1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从自己的见闻与立场出发,以异于当时士大夫的标准,构建出明朝君臣两类截然不同的政治形象:开创者的英名和末世君臣的无能与自私。康熙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维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且毫不讳言,以其所创制度为自己施政的重要蓝本。相形之下,康熙眼中的明末诸帝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怠惰、奢靡、庸懦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明朝君主这两类截然不同的形象清晰地显示出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所采用的颂扬与批判的双重话语。将其置于清初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中考虑,我们不难体会到它所包含的意蕴。推崇明初诸帝,既是康熙尊重汉人礼仪秩序的最好表达,也是在向汉人宣示大清是继明朝之后的唯一正统;而对明末皇帝的批判则无异于向汉人指明明朝的亡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康熙这一评价及其意图对有清一代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实为明清易代中至为重要的环节。

——摘编自刘志刚《康熙帝对明朝君臣的评论及其政治影响》


(1)据材料,指出康熙帝对明太祖和明末诸帝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康熙帝做此评价的意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2-05-27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成功去世后,郑经袭承王位,他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背叛了其父的立场。清政府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郑经进行了多次谈判,并作出过重大的让步,但郑经在其要求得到满足后,却一再横生枝节,制造新的障碍。郑经倒行逆施,参加了三藩之乱,给两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致其众叛亲离。康熙亲政前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对台湾采取招抚政策,善待郑氏归诚者。施琅向康熙密陈攻台方略,分析攻台的重要性,从选将、练兵、筹饷、制器、造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办法,又从守土、赋税、边防、后患等方面深入分析,得到皇帝的赞赏。郑经去逝后,台湾内部纷争不断,加之干旱等原因,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平定三藩之乱后,大陆社会安定繁荣,康熙帝得知郑经病逝的消息,即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姚启圣督运粮饷,武力攻台。膨湖之战后,军前议和,郑克塽投降。台湾解放后,清廷大臣对台湾的弃留,有明显的分歧,关键时刻,康熙帝一锤定音:“台湾弃留,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于是,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归福建管辖,结束了台湾长期孤悬海外的局面。

——摘编自王政尧《简论清初收复台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康熙帝决定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解放台湾的影响。
4 . 中国宫殿是建筑中的精品,它的修筑及留存,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这座比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融合了很多蒙古西藏的民族风格,其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它兴建后,成为中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据人民版《世界文化遗产》、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慈禧太后挪用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建造了颐和园。仅修筑德和园,就历时三年,耗费七十余万两银子。为了赶在慈禧六十大寿之前竣工,德和园的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可是战争的步伐迈得还要快些:这一年的七月,中日甲午海战打响了。

关于中国的宫殿建筑,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②宫殿修筑有利于巩固统治,也可能误国扰民。

——摘编自陈文海主编《世界文化遗产导论》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承德避暑山庄的功能。康熙帝为了团结蒙藏人民,采取了哪些“修得民心”的举措。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于哪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太和殿为例加以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4-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

材料二   1684年海禁政策废除后,众多沿海华人到东南亚的吕宋、马六甲等地进行贸易,并逐渐定居于此,这些海外华人中包括部分明末反清移民和从台湾出逃的郑氏后人。康熙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逐步禁止内地人民前往南洋。1717南洋禁海令出台,禁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前往东南亚、南亚等南洋海域进行贸易。

——以上均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废除海禁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熙帝时期海外政策变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明末清初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引起了中西方文化的第—次大碰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从小对西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喜爱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不断引进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来华并委以重任。他刻苦学习西方历法,重视钦天监测报的准确性,以为授时乃国家要务,耕作活动需要按节气进行,无违农时,才能五谷丰登。在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过程中,康熙帝强调懂得了丈量法,就可以广泛搜剔隐匿田地,在治理河域方面,也须具备几何学的知识。三藩叛乱期间,他提拔南怀仁,试制了适合山地作战的新型火炮,这些火炮在平定吴三桂叛乱、回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康熙皇帝的影响下,西学的应用成效显著,产生了一些水平高、影响大的成果……康熙帝曾令法国传教士翻译《人体解剖学》,后发觉该书有悖于中国传统礼教,便不予问世。由于西学的传播局限于社会的上层,甚至更囿于宫廷之内,因而中西交流与广大民众联系不大,难于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

——摘编自刘长江的《从康熙帝对待西学的态度看“中体西用”的早期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主张“中体西用”的背景及实践的作用。
(2)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021-06-2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路易十四与康熙时代的科学

材料   康熙本人对科学充满兴趣,史书记载:“康熙初年,因历法争讼,互为讦告,至于死者,不知其几。”于是,他“心中痛恨,凡万几余暇,即专注于天文历法一十余载”。“圣祖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热衷于跳芭蕾舞,没有兴趣参与科学活动,但他却以国王的意志支持了科学,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科学院的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刊物,科学家可以自行决定研究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欧洲的知名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相继加入法兰西科学院。

康熙也在1713年发布圣谕,设立“算学馆”,翻译西方历算著作,编写《律历渊源》等书籍,“算学馆”被西方人称为“皇家科学院”。但康熙认为“算法之理,皆出于《易经》”,“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律历渊源》编纂完成后,算学馆完成了使命而终结。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康熙晚年时,由于历法之争已不存在,公开地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都被禁止——这些内容已和清王朝的合法性有关。1715年,他在科举考试中禁止了有关历法、天文、乐律或计算方法的策问考试内容。

——摘编自江菲《康熙与路易十四时期的科学交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康熙和路易十四对科学的态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自幼喜爱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在八岁登基后仍然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去认真学习这些知识。他不断引进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来华,命传教士采用地圆说绘制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此地图在康熙的南征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谕令传教士白晋等人在宫中设置化学实验室,用化学方法试制西药,使中国在医疗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还命令传教士汤若望以西法制成了“红衣大炮”,该大炮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皇宫中开设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外语、艺术等方面课程,由传教士来讲授。

——摘编自张云筝、田冰《康熙西学中用的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主张西学中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熙西学中用实践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