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益多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秦始皇》

材料二   隋开皇十四年,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至明,历代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之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惟以不生事。

——《康熙朝实录》


(1)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唐太宗既“怜百姓”又“惜仓库”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民族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以康熙帝时期满蒙关系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021-02-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康熙帝注重缓和满汉矛盾。下列各项中,有利于满汉矛盾缓和的措施有
①在平“三藩”过程中启用汉将   ②进行多伦会盟
③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④册封四大活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10-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各项中哪些功能( )。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2926次组卷 | 36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从此以往,这一政治体虽有分有合,“中国”的本部总是一个国体,而且文化与经济的共同体也是依附在“中国”这一观念上。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唐朝形势图

清朝形势图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康熙说)朕缵承不基,义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

——《清史稿·圣祖本纪三》

(康熙说)朕统御天下,要以中外一体为务。

——《清圣祖仁皇帝圣训》卷 8


(1)秦统一后建立的“政治体”在政治上有何重要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重要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2)阅读材料二,与唐朝相比,清朝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位皇帝在民族观上的相似之处。他们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哪些相同措施符合这一民族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书《塞北纪程》记载,“于八月朔已未黎明,亲帅将士,至乌兰布通地迎敌决战。贼骑十万余,布阵于山岗,以橐驼万千,缚其足,使卧于地,背加箱垛,毡渍水盖其上,排列如栅以自蔽,谓之驼城。”材料所示战役是
A.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B.清军平定噶尔丹之乱
C.李靖讨伐西突厥之战D.清军收复雅克萨之战
2020-01-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该少数民族地区所实行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清初统治者采取的符合上述原则的措施。
2019-08-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683年康熙命清军进入台湾,台湾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此事的评价不合适的是
A.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清除了明朝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
C.台湾重归中央的统辖,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D.击退了汉族异己力量,解除了国家的民族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反映了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一次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有
A.起用汉将,重用绿营
B.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
C.筑城屯田,派兵永驻
D.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昭莫多战役后,康熙帝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人在喀尔喀蒙古牧地察勘地亩,试图让军队从事农耕。康熙五十五年初,又决定:“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这表明康熙帝
A.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B.从缓和满汉矛盾出发重视农耕
C.强化后勤保障以保卫北疆安全D.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
2009·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隶宝坻
湖北川汗
康熙十五年(1676)

192丁
0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88丁
22丁
24丁
康熙三十年(1691)
58丁
10丁
14丁
A.三藩之乱B.准噶尔叛乱C.郑氏割据D.大兴文字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