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下列关于康熙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派遣满汉工匠扩建布达拉宫B.一度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C.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D.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康熙帝以“除恶务尽”的气魄,调兵十万,分左中右三路,亲率中路夹击噶尔丹,终于将其击溃的战役发生于下图哪一处?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2019-11-01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战沙俄,签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73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上述康熙诗句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B.平定“三藩”之乱
C.收复雅克萨之战D.清朝设立台湾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昭莫多战役后,康熙帝认为“塞外其地不毛,运粮尤苦,不可妄动”。康熙五十四年,他派人在喀尔喀蒙古牧地察勘地亩,试图让军队从事农耕。康熙五十五年初,又决定:“今岁停止进兵,候种地及一应事务预备完毕,审察两下军情,再行定夺。”这表明康熙帝
A.以农耕吸引蒙古百姓归顺清朝B.从缓和满汉矛盾出发重视农耕
C.强化后勤保障以保卫北疆安全D.让军队农耕戍边防备殖民侵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