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上述康熙诗句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B.平定“三藩”之乱
C.收复雅克萨之战D.清朝设立台湾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54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俄)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修筑驰道,巩固统一B.羁縻府州,形成制度
C.抗击沙俄,维护主权D.设台湾省,加强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