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康熙帝南巡到达南京,亲往明孝陵朱元璋墓拜祭,赞“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乾隆六次南巡,也屡至明孝陵前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些做法意在
A.效法汉族礼制B.恢复江南经济
C.褒扬明朝功绩D.缓和满汉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诗句节选自康熙帝1682年所作的《松花江放船歌》:“浮云耀日何品品,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与该诗联系最紧密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三藩B.统一台湾C.多伦会盟D.抗击沙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熙五十五年(1711年),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是清朝园林式皇宫。融合了很多蒙古西藏的民族风格,其重要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据此推断,避暑山庄的修建有利于
A.确立满族的统治地位B.实现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
C.增强长城对外防御功能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2019-11-01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以下史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击溃噶尔丹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战沙俄,签条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下表选项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事件诗歌
A平定三藩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滇平》(1681年)
B册封达赖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旃。《塞上宴诸藩》(1681年)
C收复台湾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年)
D亲征噶尔丹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瀚海》(1696年)

A.A
B.B
C.C
D.D
9 . 观察下图,清朝前期康熙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做出贡献的方向是
A.①B.②C.③D.④
10 . 康熙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B.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D.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