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以下史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击溃噶尔丹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2019-10-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随堂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下表选项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事件诗歌
A平定三藩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滇平》(1681年)
B册封达赖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旃。《塞上宴诸藩》(1681年)
C收复台湾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年)
D亲征噶尔丹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瀚海》(1696年)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 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宁,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康熙帝主张
A.修筑长城,巩固边防B.修筑长城,但不劳民伤财
C.不修长城,只能施恩与周边少数民族D.不修长城,以德治民,凝聚民心
7 . 观察下图,清朝前期康熙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做出贡献的方向是
A.①B.②C.③D.④
8 . 康熙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
B.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C.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D.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外来侵略相结合
9 .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以纪念币面中的主人公
A.收复台湾
B.统一国家
C.设立台湾府
D.建立台湾
2019-10-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战沙俄,签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