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

情景一 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2)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2020-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巅峰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下表选项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事件诗歌
A平定三藩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滇平》(1681年)
B册封达赖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綵旃。《塞上宴诸藩》(1681年)
C收复台湾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年)
D亲征噶尔丹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瀚海》(1696年)

A.A
B.B
C.C
D.D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二

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积极意义。

2018-04-25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18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编号时间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赠王渔洋(入直南书房)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康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在扬州登览蜀冈楼灵寺、平山堂诸胜,御书“怡情”二字,留题于平山堂。
康熙二十三年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二十八年游览趵突、珍珠二泉,御题“作霖”二大字。
康熙三十四年因其“遭遇耿逆之变,守节尽忠”,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三十七年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
康熙四十二年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摘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1)依据材料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
(2)简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