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各项中哪些功能( )。
①避暑②练兵③围猎④处理民族事务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2911次组卷 | 36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

——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
2020-07-12更新 | 220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7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浙江卷)
4 . 我国今天的版图,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与康熙帝的大一统的民族政策,怀柔开明大度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的信任及使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民族政策。下列中关于康熙帝民族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B.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C.体现了他善于学习和创新D.有效的维护了国家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编号时间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赠王渔洋(入直南书房)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康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在扬州登览蜀冈楼灵寺、平山堂诸胜,御书“怡情”二字,留题于平山堂。
康熙二十三年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二十八年游览趵突、珍珠二泉,御题“作霖”二大字。
康熙三十四年因其“遭遇耿逆之变,守节尽忠”,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三十七年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
康熙四十二年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摘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1)依据材料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
(2)简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台湾历史纲要》中记载,“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据此可知,康熙帝
A.重视对台湾的思想政治控制B.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C.以崇儒尊孔拉拢台湾的上层D.挑选全国儒学精英支援台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左宗棠收复新疆
8 . 康熙皇帝曾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而雍正皇帝则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这表明
A.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共识B.皇帝喜好决定政局兴衰
C.皇权加强日益达到顶峰D.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
2015·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A.抗击沙俄入侵B.设置伊犁将军C.平定准噶尔叛乱D.收复台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数,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倘不讨凭台湾,匪特赋祝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制,钱粮动费加倍,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及冒死穷民,以为逃道之窟,遗害巨测,似非长久之计。

——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

材料二   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

——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
(2)据材料二,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