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雍正时期,奏折除中央的文武大臣外,各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甚至经特许的道员、知府、个别知县以至通判等中下级官吏都可以上奏折,还规定同一部门和同一省区的官员彼此之间不许告知上奏及所得批示的情况。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B.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C.增强了中央决策过程的民主性D.有利于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2 . 某学生梳理明清政治制度的知识时,记录了“废丞相制”“设立内阁制”“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加强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D.文学成就显著
2023-09-16更新 | 344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但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修订的记载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会典》中,却没有提到军机处的名字。这说明雍正和乾隆时期(     
A.军机处未被列入国家的政治机构B.政府的行政决策完全取决于内阁
C.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的治理体制D.统治者已具备近代国家疆域观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的“中国”多为“中央之国”之意,乃天下的“中心”。“中国”的周边则居住着“四夷”或“四裔”,是王朝的边缘。“中国”与“四裔”共同组成了王朝。清顺治、康熙两朝将自己定位为入主中国,他们是赶走“闯贼”,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雍正帝则对在传统大一统观下如何构建满洲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将清统治者“入主中国”的理念向“我本中国”的理念转变推进了一大步。综观雍正皇帝对于满洲与中国关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三大方面:一是“华夷一家”、“我本中国”;二是“清朝即中国”;三是有德者君天下,“夷”也可以统“华”。

——摘编自武沐、杨博皓《明清两朝中国观对比研究》

材料二: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土司地区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边疆重要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并任命流官,形成土官与流官联合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势。“在西藏东部地区与川西藏族地区实施了政教合一制度,在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中晚期,清政府在面对农民起义冲击、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一改过去“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在川西北地区强力推动改土归流,迅速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

——摘编自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两代在“中国观”认识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两代对西南和西藏地区实施的不同的管理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07-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五十一年,军机处发现陕西按察使周樽奏报“清查保甲”一折的朱批中,没有涵盖奏折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提出讨论意见,并把研究结果拟写谕旨,连同原折一并呈报乾隆帝。这表明清朝(     
A.注重加强思想的控制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并达到顶峰
C.“康乾盛世”走向衰落D.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2023-07-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1730年到1911年,陆续有150人担任军机大臣之职,其中满族70人,占总数的46.7%;汉族69人,占总数的46%;蒙古族10人,占总数的6.7%;族籍不明者1人,占总数的0.6%。据此可知,清代(     
A.笼络各族精英参与统治B.贯彻民族平等政策
C.注重提高军机处的效率D.加强皇权专制统治
2023-05-08更新 | 650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从设立台湾府到签订《尼布楚条约》、从平定噶尔丹叛乱到设置驻藏大臣的历史,反映出一个鲜明的主题。以下对这一主题提炼合理的是(     
A.经济的繁荣与危机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外交的屈辱与抗争
8 . 清朝在少部分爵位世袭罔替的同时,创立了普通爵位降等承袭的规制。即逢子孙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例如由和硕亲王递降至奉恩镇国公,多罗郡王递降至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等。这一规制(     
A.有利于强化君主的集权统治B.意在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权力
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艺术D.大大缓解了文武官员间的矛盾
9 . “康乾盛世”真正达到了盛世的标准,其中判断的标准:为打破“华夷之辨”思想的束缚,倡导“满汉一体”的新民族观;废长城,破“华夷之辨”,视边疆与内地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建立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主权的疆土有1300余万平方公里。这一事实可用来说明清朝前中期(     
A.思想的高度统一B.经济的繁荣发展
C.制度的不断创新D.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康熙帝晚年曾回忆说,当年辅政大臣索尼、鳌拜等人“迫朕杀”与之有怨的尚书苏纳海,他“并未依其言降旨”,索尼、鳌拜等依然宣称是其“旨意”,将苏纳海处绞。这一故事反映出康熙时期(     
A.专制皇权逐渐发展B.朝廷决策缺乏效率
C.军机处的权力扩大D.内阁掌握政务大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