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有碑文记述了清代机户与机匠之间的矛盾。被机户解聘的部分机匠组织全体机匠“叫歇”(罢工),以迫使机户“加银”,致使苏州纺织作坊生产停滞。机户向官府申请立碑,将禁止罢工写入碑文,并将“聚众叫歇”的行为以《户律》中“把持行市”的罪行论处,在碑前枷号示众。该碑文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负面影响
B.体现出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体系健全
C.可用来考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
D.说明苏州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 . 下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其发展状况具体表现在
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   ②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雇工数量更多
③手工工场内分工更加细密   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衣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重农轻末思想开始松动
B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开始出现夜市的新形式
C湖南沅陵县曾出土元代油漆颜料广告。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元代广告服务业繁荣发展
D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A.AB.BC.CD.D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两位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杨师群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作出与传统理论不同的定义,并从自由城市与雇佣劳动者、城市政治制度与市民斗争、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开拓、王权统治与工商经济、私有产权与自由雇佣诸方面,论证了中国古代明清社会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谓“萌芽”实属一个不存在的虚假问题,对其展开研究的史学意义不应拔得过高。

曹守亮则从雇佣劳动、城市政治斗争、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指出了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并认为如何看待资本主义萌芽及萌芽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终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为依据否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


评析材料中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雇人纺织的机户至少在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表明当时
A.新型生产关系得以发展B.家庭丝织业已基本解体
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6 . 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状况。相对于以前,其突出变化是
A.发展缓慢B.地位提高C.不平衡性D.范围扩大
2020-08-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本部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帝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雍正帝的观点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主要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2020-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材料二   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应)》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四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简述这一经济形态形成的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经济有什么新现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10 . 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满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且变誓死死守节。同时,女姓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
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
C.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D.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