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这反映出,在明代农村
A.率先出现新的社会关系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加强
C.劳动力的性质发生变化D.小农经济开始逐渐瓦解
2 . 明朝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这些现象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体
B.新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C.小农经济的加速解体
D.机器生产大规模出现
3 . 据史料记载,清代南京的“账房”拥有大量的资金、织机和原料,它把织机、原料分给小机户,机户再把原料分给染坊染色,交络工络丝,制成绸缎后送账房成批出售。这反映出当时南京
A.行业地区分工日益显现
B.资本主义萌芽得以普及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纺织业的经营方式进步
2019-10-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大名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一现象表明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2020-05-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5 . 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前夜”。以下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的进步
C.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记日受值”
6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官营手工业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7 .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④
2019-11-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顺治二年(1645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编入民籍,官府需工役则出银雇募。这一做法
A.导致工匠收入减少
B.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D.导致官营手工业被民营超过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