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明万历年间松江府富豪潘允端的日记显示,从粮食种植、水利兴修、花木栽培、蔬菜培育到购买农具,出售产品、发放工资等各种农庄生产、管理事务,他都全部参与。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生态农业已具规模
C.农业经营方式革新D.租佃关系较为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嘉庆年间编撰的《珠里小志》记载了当时朱家角镇人口分类统计,除了户数(1502)、口数(5937)以外,把人口分成:男口、女口、幼童口、幼女口、店伙口、雇工口、奴仆口、婢女口、僧口、道士口、女尼口。其中店伙口267人,雇工口99人。据此可知,朱家角镇
A.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工商业人口不断增多D.新经济因素有一定发展
3 . 下表为明清有关江南地区手工业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时间出处记述
明隆庆年间《西台漫记》“我吴市民罔籍田业……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裴餮计”
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实录》“吴民……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在官府重税之下,染坊罢而散数千人,机户罢而散者又数千人”
康熙十五年《石门县志》“崇德镇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
A.江南地区手工业普遍使用雇工
B.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者负担沉重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D.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雇工流动性强
2022-02-14更新 | 55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湖南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发展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021-03-18更新 | 66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7年4月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研讨会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显著增加B.雇工素质较低制约着经济发展
C.流动人口增加促进手工业发展D.中国开始步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变化
A.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
B.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17-05-04更新 | 94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
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
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2017-05-02更新 | 32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四次模拟冲刺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