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清朝前期广东佛山石湾制瓷业分工精细,已有坊主和雇工组成的东家行和西家行,通过双方的协议制定工价和劳工待遇等问题。《广东文物》记载:“石湾在全盛时代共有陶窑一百零七座,容纳男女工人六万有奇”。这说明广东地区
A.制瓷技术最为先进B.新型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
C.官营制瓷业高度发达D.手工工场和新型生产关系出现
2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3 . 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020-05-01更新 | 374次组卷 | 10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顺治二年(1645年)宣布废除匠籍,工匠编入民籍,官府需工役则出银雇募。这一做法
A.导致工匠收入减少
B.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D.导致官营手工业被民营超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
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17-05-04更新 | 94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A.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