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走向成熟的轨迹B.天下私有的本质
C.因循反复的特点D.集权体制的根源
2020-01-01更新 | 526次组卷 | 30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黄宗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将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思想体系不同的社会条件、根本目的、思想内容及所起的作用。
2019-09-1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检测: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2016-11-27更新 | 12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2015-11-09更新 | 26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