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B.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C.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儒家思想批判和继承
2 . 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2022-01-12更新 | 1032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顾炎武看来,朱熹的学说、乃至整个宋明理学是汉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看,因此无论如何是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的。据此判断,顾炎武
A.学术思想充满矛盾B.反对异族统治
C.推崇程朱理学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顾炎武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事例,分析“君”这一称谓在《尚书》《左传》《礼记》《汉书》等古籍经典中属于普遍称谓,后世也常用于朋友和夫妇之间。顾炎武意在
A.论证儒学的一脉相承B.强调学术的经世致用
C.消解称谓的等级意义D.追求社会的民主平等
7 . 黄宗羲认为,将来只有再立宰相。正名定义,把宰相来做政府领袖,不要由皇帝亲揽大权。顾炎武认为,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地方政治干不好,天下就大乱。二人讨论明代政治制度旨在
A.强调地方吏治的重要性B.反思中央集权的缺陷
C.探索当时中国政治出路D.批评君主专制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到过许多州县,进行实地考察,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体现的顾炎武的思想是
A.礼法并施B.无为而治C.本心体悟D.经世致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