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该材料反映出(     
A.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动摇B.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C.工商皆本思想得到认可D.江南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2 . 清朝道光年间,四川《内江县志要》记载:“沿江左右,自西徂(cú,到)东,尤以艺蔗为务。平日,众夫力作,家辄[雇]数十百人……辘轳(压榨甘蔗)煎煮(蔗汁),昼夜轮更。其壅资工值(利润),十倍平农。”据此可知当时(     
①制糖业有雇佣劳动       ②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形成
③已经出现手工工场       ④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代全史》记载: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诸色贮币,备极精工。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由于市场和规模扩大,张翰遂雇佣附近无业的游民和工匠采取“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方式组织生产,工匠工钱支付方式或“计日受值”或“计工受值”。这反映出当时(     
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普及
C.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官营手工业日益的衰落
4 . 据乾隆年间的《震泽县志》记载:“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日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日忙工。”此现象可以得出当地
A.市民生活困苦不堪B.手工业生产占主导
C.新的经营方式出现D.百姓放弃农业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料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早期形态出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加剧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6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反映了明朝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手工工场规模大
C.经济作物品种繁多D.江南地区的多种经营
7 . 18世纪中后期,广东佛山石湾陶瓷行业的《花盆行历例工价列》中有工匠烧制产品,计件得酬的记载。这表明当时佛山
A.陶瓷业是支柱产业B.制瓷业的规模扩大
C.生产部门分工细密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8 . 明清存在大量关于雇佣劳动者因不满压低工资而展开的罢工活动。《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中就记载∶雍正十二年,长洲、元和两县被解雇的丝织业工匠开展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劳资斗争危及社会稳定
9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5-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0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工商业市镇的快速发展B.私营手工业发展环境宽松
C.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D.手工业出现新生产组织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