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明中后期,一些出版物纷纷使用状元、翰林或极具感染力的词语,如“奇异”“精诀”“至言”等来作书名。这反映出当时(     
A.文化知识的普及B.商业意识的增强
C.印刷技术的进步D.科举制度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清代B.唐代C.北宋D.明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甘著、玉米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手工业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长途贸易发展,商帮势力雄厚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4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初,和前朝一样把“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划为“游民”,凡“游民"官府“则逮捕之”,但不同意“工商技艺之子,不预土伍”的主张。这说明,明代
A.严厉推行重农抑商B.商人社会地位较高
C.抑商政策有所松弛D.商业发展空间缩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6世纪,松江的棉布在全中国打开销路,徽州商人汇集到棉布生产地,他们携带资本,参与了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这一材料反映
A.晋商的勃兴B.徽商的崛起
C.粤商的发展D.闽商的衰落
8 . 某高一学生在学完《历史·必修②》《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后,对以下说法仍然有疑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这位同学,判定哪些是正确的?
①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②与汉唐的城市相比,宋代及以后的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到明清,四大商业名镇形成;
③汉代的耦犁、耧车和水排、曹魏的翻车、唐代的筒车,都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农用工具;
④明清时期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玉米、甘薯等外来作物引入中国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大运河自明代永乐年间重新疏浚以来,一直是官府漕运的重要通道。嘉靖时期明令每条官府漕船可以携带16石货物,沿途自由贩卖。这一变化
A.限制了运河贸易规模B.标志着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加剧了运河沿岸贸易竞争
2020-08-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