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明人冯梦龙在其《醒世恒言》中描述了施复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妻在苏州盛泽镇辛苦经营,由一张织机发展到三四十张织绸机;明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一书中,记载了其祖上在成化末年,购机由一张到二十余张的情况,其祖上发家是在杭州。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当时
A.苏杭丝织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B.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经济素材
C.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D.丝织业的手工工场处于领先地位
2022·辽宁·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织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的分工更加细化B.封建经济已开始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D.苏州地区丝织业发达
2022-05-05更新 | 31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乾隆年间关于短工市的部分记载,由此可知(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雇佣关系产生B.农业生产中已出现雇佣关系
C.雇主在雇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D.农村地区租佃关系较为普遍
2021-07-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代蒋以化在《西台漫记》冲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曒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实质上反映出当地
A.大户与小户生产共生的特点B.纺织生产出现新式生产关系
C.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结合D.行业竞争致小手工业者破产
2021-06-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备考冲刺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衣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重农轻末思想开始松动
B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开始出现夜市的新形式
C湖南沅陵县曾出土元代油漆颜料广告。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元代广告服务业繁荣发展
D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A.AB.BC.CD.D
6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工商业市镇的快速发展B.私营手工业发展环境宽松
C.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D.手工业出现新生产组织方式
7 .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推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9 . 明代《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材料反映了明代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2020-04-27更新 | 19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末历史卷
10 .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出当时苏州的情况有
①工匠技术水平高       ②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时工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