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以下两则史料记录了 17世纪苏州丝织业的情况,从史料中可以推断明朝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特点是(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我市吴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

A.生产自给自足B.自由雇佣劳动C.产品远销海外D.商帮控制市场
2 . 有史料这样藐视17世纪苏州发生的新变化:“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极其迅速B.工商业市镇大量崛起
C.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3 .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
4 . 据史料记载,清代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丝织行业的生产技术大幅提高B.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丧失
C.民营手工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机户和机匠的矛盾不可调和
2020-08-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绞绸之利”。这种“迁业’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
A.农村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国家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C.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改变
D.手工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