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结合所学和从此时期及下面图示可以判断出当时:

①长途贩运贸易
②大的商邦晋商、徽商兴起
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19-08-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朝道咸年间,因“捐纳(通过捐纳报请取得官职)之人,大约称贷者多”,且手续繁杂。因此,“大半归票商承办其事”。下面是蔚泰厚苏州票号代办捐纳流程示意图。据此可知,这种代办方式(       
A.降低了行政审批的办事效率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旨在提升政府金融监管效能D.客观上利于晚清财政的近代化转型
3 . 【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自晚唐起,尤其在宋代,多层次、网络状的地方市场日益发展,形成由北方市场、东南市场、蜀川诸路区域性市场和西北市场构成的宋代区域市场。其中东南市场一方面有长江作为贯通全区的东西大动脉,另一方面又有汴水和江南运河与北方市场相联。这个市场又同南海诸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全国与苏南地区重要的商路示意图:

——摘编自李伯重《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至清末,上海与全国各主要口岸间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外贸转运网络。……这些主要口岸每年平均占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的95%以上。九江的绿茶,汉口的茶叶、牛皮、猪鬃、芝麻,宁波的湖丝、茶叶、棉麻,芜湖的蚕丝等大宗土货都运往上海出口。对上海来说,有些口岸只是其外贸转运的一小部分,但是对于这些口岸来说,依赖上海外贸转运的程度非常高。

——摘编自唐巧天《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1864-19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宋至明清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上海贸易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道光年间周村重修山陕会馆(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时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的华北地区
A.经济优势明显B.商业格局变动
C.统一市场形成D.区间贸易活跃
2022-05-23更新 | 29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仍然得到了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扩大市场、突破旧的坊市分离制度的限制已成为不可通制的趋势。其表现为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肆和作坊,如长安城的中宣坊、延寿坊都相继设店肆。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宵禁的规定。里坊内也经常出现穿坊墙而对街开门的情况。隋唐时期,城市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行、肆、店等直接经营买卖的行业繁荣,而且一些为商业服务的辅助性组织及业务也开始兴起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下图为明朝后期国内市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唐以后城市发展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谈谈明朝后期商业发展的新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为西班牙主导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当时这条航线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①瓷器               ②黑奴               ③丝绸            ④白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城市的发展折射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唐朝长安城东市、西市示意图。


(注:市署为政府管理商业的机构,常平仓、平准署是隶属中央的派驻机构,邸店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

材料二   北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都城东京自州桥“出朱崔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城内著名的酒楼丰乐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内城的“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钱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至千万。以东街北日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改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马木棉花以机籽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长安城内东西两市布局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1-12-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图是清朝(1840年前)时期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示意图。该图反映太湖地区
A.交通条件左右了经济发展B.商业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C.经济发展得益于区位优势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2021-11-11更新 | 38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代、南宋、明代)的经济发展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相关信息,并据此说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01-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质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清朝晋商商路示意图,依据此图能够说明
A.政治中心北移导致经济格局变化B.晋商主要得益于丝路起点这一地理优势
C.晋商初步形成传统市场体系网络D.自然经济造成清代南北之间的商业对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