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弃置)矣。”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主共和
C.限制君权
D.民为邦本
2017-11-03更新 | 19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2 .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
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
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
C.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D.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入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A.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
B.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C.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D.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                    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A.①③④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
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